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网关实现HMI人机界面与分布式IO通讯的配置案例

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网关实现HMI人机界面与分布式IO通讯的配置案例(图1)

一、项目背景与需求

某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生产厂商为提升产线智能化水平,需实现HMI人机界面(MODBUSTCP主站)与分布式IO系统(EtherNet/IP从站)的实时数据交互。原系统中,HMI采用研华TPC-1581T型号(支持MODBUSTCP协议),分布式IO采用罗克韦尔Allen-Bradley1734-AENT型号(EtherNet/IP协议)。由于协议不兼容,导致设备间无法直接通信,影响产线节拍与质量控制精度。为此,企业引入捷米特JM-EIPM-TCP网关,通过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网关,实现跨协议设备无缝集成。

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网关实现HMI人机界面与分布式IO通讯的配置案例(图2)

二、设备选型与核心参数

1. HMI人机界面

品牌:研华(Advantech)

型号:TPC-1581T

协议:MODBUSTCP主站

功能:实时显示产线状态、下发控制指令(如启动/停止机械臂)、采集传感器数据。

2. 分布式IO系统

品牌:罗克韦尔自动化(RockwellAutomation)

型号:1734-AENT

协议:EtherNet/IP从站

功能:连接产线上的传感器(如温度、压力、位置传感器)和执行器(如气缸、电磁阀),实现数据采集与控制输出。

3. 协议转换网关

品牌:捷米特(Gemitec)

型号:JM-EIPM-TCP

核心参数:

§ 协议支持:EtherNet/IP主站(最大126个从站)、MODBUSTCP服务器/客户端

§ 通信速率:1Mbps(适配高速控制需求)

§ 数据长度:输入/输出各500字节

§ 环境适应性:工作温度-25℃~55℃,IP20防护等级

§ 冗余设计:双电源供电、双网口环网冗余

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网关实现HMI人机界面与分布式IO通讯的配置案例(图3)

三、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配置流程

1.硬件连接与IP规划

· 网络拓扑:

HMI(TPC-1581T)与网关通过工业交换机连接,IP地址规划为192.168.1.10(HMI)、192.168.1.100(网关MODBUSTCP端口)。

分布式IO(1734-AENT)通过RJ45直连网关EtherNet/IP端口,IP地址为192.168.1.20。

· 物理连接:

网关采用MDI/MDIX自检测技术,支持交叉线/直连线自适应,简化布线复杂度。

2.网关参数配置

1. EtherNet/IP主站设置

使用EIPscan软件创建工程,添加1734-AENT作为从站,设置输入/输出数据长度各16字节。

定义实例ID(InstanceID):

§ 输入数据(传感器反馈)映射至Instance100(生产者标签)。

§ 输出数据(控制指令)映射至Instance150(消费者标签)。

2. MODBUSTCP服务器配置

通过GWConfig软件配置网关为MODBUSTCP服务器模式,端口502。

映射寄存器地址:

§ 机械臂目标位置写入HMI的MB3100(MODBUS地址40001)。

§ 传感器实时状态读取至HMI的MB2000(MODBUS地址41001)。

3. 数据交互验证

HMI端调用MODBUSTCP指令块(如MB_SERVER),设置非优化访问模式DB块,将控制指令映射至Q区,状态反馈映射至I区。

通过TIAPortal变量表与1734-AENT的RSLogix5000软件,验证位置指令(X/Y/Z坐标)实时同步至分布式IO,且故障信号(如碰撞报警)准确上传至HMI。

 

四、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的应用效果

1. 效率提升

跨协议通信实现后,电池模组装配节拍从120秒/件缩短至90秒/件,产能提升25%。

网关响应时间≤15ms,满足产线高速控制需求。

2. 质量控制优化

HMI实时显示传感器数据,支持动态调整机械臂路径,产品不良率从1.2%下降至0.3%以下。

3. 系统扩展性增强

网关支持多设备接入,为未来新增视觉检测单元(如基恩士CV-X系列)预留接口,避免协议重复开发成本。

4. 容错与稳定性

模拟网络中断测试中,网关自动重连机制确保10秒内恢复通信,保障产线连续运行。

五、技术亮点与行业价值

1. 透明通信机制

捷米特JM-EIPM-TCP网关通过内部缓冲区映射技术,实现EtherNet/IP与MODBUS TCP数据区的透明传输,用户无需修改原有设备程序。

2. 工业级可靠性

网关通过EFTLevel4、浪涌Level2认证,适应电磁干扰强烈的产线环境,MTBF(平均无故障时间)超过10万小时。

3. 标准化配置流程

提供EDS文件导入、GSD文件集成等标准化工具,缩短工程部署周期。例如,本案中从设备选型到正式投产仅耗时3周。

六、总结与展望

本案例验证了EtherNet/IP转MODBUSTCP协议转换网关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价值。捷米特JM-EIPM-TCP网关通过高兼容性、低延迟和强稳定性,成功解决了异构协议设备间的通信壁垒,为新能源汽车、半导体封装等高增长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升级方案。未来,随着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化,此类协议转换网关将成为构建“系统智能”的关键基础设施,推动制造业向全链路数字化演进。

更多详细内容或具体配置过程可咨询羽工。